出实招,施巧招,亮硬招——深圳地铁15号线五工区建设破局纪实

日期:2025-01-13 来源:轨道交通公司 作者:尹程 字号:[ ]

近日,由水电八局承建的深圳地铁15号线五工区项目接连收获了来自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圳市燃气集团、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南山大队、深圳市水务集团、深圳高新建等多个单位的表扬信。信中对项目部在本年度征地拆迁、管线改迁、交通疏解、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的出色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展示了项目部在施工组织、外部协调、企地共建等工作中的丰硕成果。

深圳地铁15号线朗山路站与麻雀岭站(原玉泉路站)所在区域为深圳市南山区核心地带,现场周围道路狭窄、管线密集、交通繁忙、人流车流量大,周边环境复杂。玉泉路站位于高新中二道与科技中一路交叉口,车站主体涉及新修不满五年的玉泉路隧道,周边有西门子、深圳药检院、赛百诺、深圳软件园等高精尖企业,并临近豪方现代居民小区;朗山路站位于朗山路与科技北二路交叉口,周边有华润怡宝、奥林巴斯、海普瑞药业、庆邦电子、洲磊新能源等多家企业,现场作业场地狭窄,且对环保要求较高。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深圳地铁15号线五工区项目主动出击,迎难而上,破解矛盾。

共护绿意,破解城市施工中的生态难题

在项目规划前期,绿化迁移是施工开始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超一线城市,深圳对城市绿化的要求远高于其他城市。项目团队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施工的时间压力,更是对城市绿意的保护责任。

“这个方案将影响到两个施工现场周围多棵大树的迁移,我们必须重新调整。”听取南山区园林绿化管理所与城管局的意见后,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潘孟君迅速组织团队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专家提出专业建议,针对每一处道路调整区域进行反复推敲和优化设计。为了平衡施工与生态保护的需求,项目管理团队与深圳地铁集团、设计院和监理等单位沟通协调,多次优化施工工序及交疏方案,进行现场勘查、徒步测量。在经历两次南山区区级会议和多次城管局专题会议后,玉泉路站绿化迁移工作得以高效完成,在迁移前,南山区城管局局长、副局长多次来到施工现场调研,指导绿化迁移工作,帮助项目部尽快破解难题。

“当我们看到一棵棵大树保留下来,心里真的很满足。”协调小组成员郭君感慨道。最终,这一绿色交通疏解方案不仅顺利通过南山区政府会的严格审查,也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案例。

团结协作,智勇并举化解征拆过程中的复杂挑战

朗山路站与玉泉路站的征拆工作是项目推进中的一大挑战。两站周边有西门子、深圳软件园、深圳药检院、华润怡宝等多个企业,复杂的产权关系和企业需求让征拆工作困难重重。

困难最先从玉泉路站两侧的征拆中体现出来。西侧,是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西门子医疗全球三大磁共振研发生产总部之一,也是西门子医疗唯一的完整价值链生产基地;东侧,是国内首家联合国药品检测全球长期合作实验室——深圳药检院。两家企业内部布满高精密设备和业内顶尖实验室,对外部振动、噪音要求近乎苛刻。

“列车高速运行中产生的噪音和电磁辐射,是否会影响设备的实验精度?一旦数据受到干扰,不仅会影响到研发,更会对企业信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征拆协调会上,西门子方面的负责人语气凝重,提出了他们的担忧,同时还向会议提交了诉求清单,让项目部每位参会人员都感受得到这是一场真正的“硬仗”。

但项目管理团队都没有被复杂的难题吓退,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专项小组,展开了“马拉松式”调研与谈判。分管玉泉路站建设的项目副经理高晨日夜奔走于征拆现场,逐一厘清问题根源,又组织专家反复优化施工方案。通过重新划定征拆范围,将最初的“借四还二”,即借四条车道还两条车道,变为将场地完全封闭,避免了占用西门子内部道路,降低了后续工作难度。此外,团队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振动与噪音进行专项评估,结合模拟实验数据,一次次邀请西门子和深圳药检院的有关人员至公司其他在建地铁项目交流考察。最终,在精密数据与细致沟通的双重推动下,玉泉路站征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而在朗山路站北侧,怡宝和奥林巴斯的征拆工作也同样一波三折。车站四周区域底下复杂的管线迁改问题让谈判陷入僵局,施工的一步之差便可能影响周边企业的日常生产。分管朗山路站建设的副经理朱辉接连多日参加会议,与政府主管部门和技术专家反复推敲迁改设计。在一个持续了六小时的深夜会议上,朱辉带着技术人员们围绕现场每一处技术细节激烈讨论,直到拿出一份既保障施工又能兼顾周边企业的最优方案。方案的最终落地,不仅赢得周边企业信任,更为拆迁工作扫清了障碍。

深圳地铁15号线五工区的征拆工作是一场充满耐心与智慧的攻坚战。朗山路站与玉泉路站征拆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仅为现场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更展现了项目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

逆雨突围,攻克管线改迁的重重难关

2024年的深圳,雨季仿佛比以往更加漫长。面对紧张的工期,玉泉路站与朗山路站的管线改迁任务显得格外艰难。连绵不绝的雨水和复杂的现场条件,让项目推进尤为艰巨。项目经理潘孟君站在泥泞的现场,注视着作业人员忙碌的身影,眉头紧锁却目光坚定,低声说道:“这事我们必须干成!”

在城市中心进行施工作业最大的挑战便来自复杂的外部协调。玉泉路站与朗山路站所在区域地处深圳核心片区,这片区域内地下管线遍布,错综交织,涉及十余家产权单位,且深圳政府对燃气管线改迁的标准极为严格,迁改难度极大。

项目团队多次对管线改迁的施工方案进行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意味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潘孟君始终坚持:“协调好了,施工才能更顺利,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他带着项目外协团队跑遍了所有相关单位,不断进行沟通协调、核实数据、调整方案。燃气公司的一位业务负责人回忆:“项目部的人不断地跟我们进行沟通对接,每天我们上班的第一时间他们就到了,光图纸就调整了十几版,耐心和专业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为现场施工扫清了障碍。

雨天无法施工,晴天则分秒必争。一个清晨,雨终于停了,潘孟君当即组织现场会议:“今天必须抢抓时间完成玉泉路站北区的燃气管线改迁,不能再拖!”现场迅速集结人员、设备和材料,投入紧张施工。作业人员分工明确,清理淤泥、校正管道位置,整个施工过程一丝不苟。燃气公司对每个施工细节都提出极高要求:焊缝检测必须达到100%合格率,焊接温度和角度的控制标准必须严格执行,甚至焊点的外观也要符合规定。项目总工王辉坦言:“一开始压力特别大,稍有问题就要返工,但后来我们自己也习惯了这种标准,完工后的管线就像艺术品一样。”

连续数月的艰苦奋战后,燃气管线改迁终于圆满完成。项目部率先在全线交出了合格的答卷。站在完工的现场,潘孟君感慨地说:“这是一次挑战极限的战斗,但我们胜利了。”

迎难而上,突破玉泉路隧道全封闭施工的桎梏

如何封闭玉泉路隧道是工程施工中的一大难点,这条全线唯一需上市政府会审批的新建未满五年的道路,原定只能进行“半封闭施工”,这意味着会大幅延误工期,工程推进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

“我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争取到全封闭施工的许可!”潘孟君面对这种情况大胆提出设想,并立即着手与各方协调的事宜。为此,项目外协专项团队联系了街道办、交警部门以及周边的产权单位,逐一进行沟通,从交通疏导到安全保障等方面反复进行论证。

在专项会议上,审批方提出了一份长达二十几条的补充要求,涉及多处施工方案及多个单位的协作调整。面对复杂的局面,协调小组连夜加班研究对策,并准备了厚厚的材料,用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方案逐一回应审批方的疑问。经过一周的集中攻坚,最终以高效的执行力回应了审批方的所有需求。在多轮汇报后,最终获得了全封闭施工许可,为项目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

从用地征拆到精密设备保护,从管线迁改到交通道路围蔽衔接,上百次的沟通对接、专题协调,几十次优化调整方案,每一步都凝聚了团队的努力,彰显了项目团队“用专业打破僵局,用真诚化解矛盾”的工作理念。

“这是我们今年最大的突破!”潘孟君激动地说。玉泉路隧道的成功占道审批,不仅保障了工期,还为项目的协调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攻坚之路上的每一步,都藏着团队的汗水与奇迹。”在深圳地铁15号线五工区项目项目施工建设这场“硬仗”中,每一个难题都是一次考验,每一次突破都是一种超越。从施工前期的复杂规划到施工过程中多方协调的巨大挑战,项目团队以专业的态度和强大的执行力书写了“攻坚克难、精诚协作”的汗水与故事,为顺利打开多个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印】 【关闭】